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统一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金融,赢得货币主导权(5)

1943—1945年间,鲁西币大量增发,1944年发行达到6.38亿元,1945年发行16.98亿元,有力支持了冀鲁豫边区大生产运动、对敌经济斗争和抗战的全面胜利。

三、鲁西银行的主要业务与货币斗争

1941年:鲁西币发行量少,相对于法币还处于弱势

皖南事变之后,1941年1月12日,冀鲁豫边区军政委员会《关于1941年财政经济工作安排》作出限制法币流通的决定,改变保护法币政策,摆脱对法币的依赖,开始重点清理整顿国民党政府四大行中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发行的各种法币。1941年鲁西币累计发行795万元,而法币流通量达到1亿元,鲁西币相对于法币还处于弱势。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同盟国对日伪实行经济封锁,日伪当局持有的法币无法兑换外汇,于是一方面将法币大量倾销到根据地,抢购根据地粮食物资;另一方面利用工业优势,对根据地进行不等价交换,高价卖工业品,低价买农产品。当时鲁西南与湖西基本上仍大量使用法币,伪币流通在泰安、肥城等大中小城市,根据地外汇市场法币、伪币仍居支配地位,日伪军抢购粮食、倾销法币造成法币和边币大幅贬值,根据地物价大幅上涨。

1942年:鲁西币加大经济发行,扭转法币、伪币在边区的割据局面,但仍无法完全掌控外汇和物价

1942年鲁西币加大发行,约束财政透支,大力支持经济发展。到年底,累计发行2198.6万元,用于发放农业贷款152.5万元、工业贷款152.7万元、商业贷款697万元,各项贷款合计1002.2万元,占到累计发行总额的45.58%,而1941年7月这一比例为8.72%,增幅显著。用于财政透支1031万元,占累计发行总额46.9%,这一比例1941年7月为91.28%。1942年的鲁西币虽与法币1亿元流通量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无法完全掌控外汇和物价,不过已逐步占领冀鲁豫市场,积累对法币和伪币的货币斗争经验。

关键词:冀鲁豫抗日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