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从“国家”到“地方”:中国现代国家改造中的“战略退却”(2)

一、关于论题、概念和边界的阐释

(一)关于论题

辛亥革命的政治成果就是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这一般被视为中国现代国家历史的起点。但是,辛亥革命以后,人们对这个新国家的欢喜和期待很快就消失了。这个不稳定和混乱的新国家及其内政外交着实让人失望、担忧和焦虑,并随着混乱和失序的加剧而愈加令人不满。可以说,不满意并谋求改造这个名不副实的现代国家,是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知识精英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运动就是这种不满意的一个总爆发。但五四运动后这种不满意的情绪不仅没有减弱和缓和下来,而且通过五四运动,人们感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无穷无尽,但在整个国家的层面上,一时又难以做到。于是,五四运动后,迅即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波及全国多数省区的联省自治运动。那么,让人不得不联想和思考的问题就出来了:就现代国家的改造来说,五四运动在“国家”层面上的意义及局限是什么?它带给联省自治运动以什么意义?联省自治运动如何在这一点上展现了五四运动在地方层面的变化抑或深化?今天,我们又该如何加以理解和阐释?如此等等,无疑都是令人深思、值得深究并需要回答与解决的重大历史和理论问题。

(二)概念界定

依据研讨的主题,本文涉及和使用的主要概念有“国家”“地方”“中国现代国家”“改造”“战略退却”等。为便于讨论,笔者拟对这些概念及具体所指略加阐释和说明。

本文语境下的“国家”和“地方”都是特定的概念。“国家”一是指1912年成立的中国现代国家——中华民国的整体,二是指当时代表这个国家的中央政府。论题中一般主要是指后者,包括制度、机构及机构中的人。“地方”则与“国家”相对应,主要是指与整个国家和“中央”相对应的各省,尤其是当时五四运动和联省自治运动波及的各省,同样包括制度、机构及机构中的人,当然也包括省以下的区域。在此,“国家”和“地方”都是“改造”的对象和场域。

关键词:战略退却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