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魏晋顶级豪门荀彧家族:兴于乱世,死于政治

在随军南征的途中,荀彧[yù]病了,丞相曹操让他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休养。

不久后,在前线带兵的曹操,命人给荀彧送去了一个食盒。这是他给荀彧的最后一次赏赐。

荀彧将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空无一物。他捧着空盒子若有所思,随即取来毒药服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为《后汉书》记载的荀彧之死。这一年,是建安十七年(212年),距离荀彧与曹操相识,已经过去了21年。

有“王佐之才”美誉的荀彧,出生于一个以道德立世的士族。他用自己的死,将颍川荀氏的德行推向了顶峰,但这个传奇家族被时代与权力裹挟着,此后走向下坡。

01.颍川荀氏

根据古人记载,荀彧是在一个高知分子的聚会中登场。

荀家与同为颖川老乡的名士陈寔一家密切往来,闲来没事就请客吃饭。

陈寔为人清贫,每次都是一家人出动,却只有一辆车。于是,长子陈元方驾车,四子陈季方步行跟在车后,拿着父亲的拐杖,孙子陈群时年尚幼,就跟祖父坐在车里。到了荀家,作为主人家的荀淑也派出所有子孙热情招待。荀淑的三儿子到门口迎接客人,六子负责行酒,其余儿子都在席间帮忙准备吃的。年幼的荀彧,此时就被爷爷荀淑抱着,放在膝上,可谓天伦之乐。

荀彧出生的年代,是昏暗的桓灵之世。

后世大都认为,东汉世道变坏,就是从这两个皇帝开始。《出师表》里说,刘备每次跟诸葛亮谈起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荀彧的祖父荀淑,却是那个年代正道的光,堪称道德标杆,敢指着专横跋扈的皇亲贵胄、佞幸奸臣痛骂。

大将军梁冀擅权时,荀淑通过察举制被举荐为官,他上疏对策,讽刺外戚梁冀势焰熏天。梁冀有个外号叫“跋扈将军”,连皇帝都怕他,荀淑却不怕。梁冀一看荀淑写的文章,不乐意了,赶紧将他外调到地方为官。

荀淑反对权臣,无法在朝为官,名声却更大。他两次出任地方官,处事公正,品行高洁,被称为“神君”,世人还将他与陈寔等人尊称为“颍川四长”。荀淑看不惯阴险狡诈的权臣,却礼贤下士,佩服德才兼备的年轻人。

当时有个有才的后生叫黄宪,出生贫贱,被称为“牛医儿”,他爸是兽医,给牛看病的。

有一次,荀淑到了黄宪的老家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只见这个少年仪表非凡,谈吐过人。荀淑大为惊异,与黄宪交谈整日,挪不开脚步,还上前作揖道:

“子,吾之师表也!”

告别黄宪后,荀淑遇到当地的名士袁阆。袁阆没来得及跟他打招呼,荀淑就说,你们当地有一位堪比颜回的贤人,您知道吗?袁阆一听就明白,说:“您一定是见到黄宪了。”荀淑拜黄宪为师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后来,荀淑看不惯东汉朝廷的腐败无能,索性弃官不做,归隐家乡颍川,专心照料家产,教育子女,他的八个儿子都才华横溢,人称“八龙”。

颍川,因境内有颍水流经而得名,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与汝南、南阳是东汉人口最多的三个郡,其治下的许县(今河南许昌),后来成为东汉的最后一个帝都。

一般认为,颍川荀氏家族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后人。

荀子早年在齐国稷下学宫当过老师,后来游学到秦国,晚年居住于楚国兰陵,门下出过李斯、韩非等杰出学生。他的一支后代在秦汉时期迁居到颍川,并逐渐转变为地方豪族。东汉时,荀淑成为这个家族崛起的奠基人。

到了东汉末年,颍川荀氏已成为最有名望的文化世家之一。

魏晋顶级豪门荀彧:兴于乱世,死于政治

▲许昌汉魏故城遗址毓秀台。图源/图虫创意

02.荀氏八龙

荀淑的归隐,无法让颍川荀氏远离时代的浪潮。

东汉王朝倾覆前夕,朝中的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长期交相擅权,祸国乱政。以颍川士族为代表的清流士人,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与宦官展开斗争,却引发了朝廷打压士族的两次

党锢之祸。颍川名士李膺、杜密等相继遇害,荀淑的侄子荀昱也被处死,其他一些族人被判禁锢终身。

号称“荀氏八龙”的荀淑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旉,虽使荀氏名望更盛,却因家族被卷入党锢之祸,大都郁郁不得志。

荀淑的六子荀爽(字慈明)是“八龙”中最为知名的一位,当时的谚语说:“荀家有八龙,慈明世无双。”

党锢之祸后,荀爽因与清流领袖李膺过从甚密,受到牵连,不得已逃到汉水之滨隐居,专心治学,穷尽二十年之功,成为一代硕儒。

荀爽自知“以直道不容于时”,面对黑暗的局势,他大胆地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他说,“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

在荀爽看来,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应该是屈居于夫妇、父子等家庭关系之下。先有家,才有君,先谈孝,再谈忠,这才符合天理人伦。

有一次,荀爽和前文提到的名士袁阆见面。袁阆问他,颍川现在都有哪些名士啊?荀爽先提到自己的几位哥哥。袁阆嘲笑他,才德之士难道是靠亲朋故旧来撑场面的吗?

荀爽辩驳道:“当年祁黄羊告老还乡时,向君主举荐人才,其中有他的儿子,也有他的仇人,人们都认为他非常公道。周公旦作《文王》,不去论述上古的尧、舜,却歌颂自己的父亲周文王和兄长周武王,这符合“亲亲”的大义。再说不爱自己的亲人而先去爱别人,这不是颠倒了天理人伦吗?”

特立独行的荀爽,等到花甲之年才遇到他的伯乐。那个人,却偏偏是董卓。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进京,废帝擅权,为了拉拢士大夫,他强征荀爽为官。本来隐居乡野的荀爽先是被任命为平原相,93天后直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升职跟坐火箭一样。

荀爽当时已年迈,还想要振兴汉室。他劝说董卓不要滥杀无辜,却眼见都城洛阳被一把火烧了,皇帝与臣民被迫迁都长安,一路死伤无数,尸横遍野。

士大夫推崇统一的政治秩序,但他们大多也是“德治”的拥趸。董卓的残暴行为,使得归附他的士大夫很快走向其对立面。

荀爽淡泊名利,即便董卓让他不足百日就从一介寒士到位列三公,他也不愿与这个暴虐成性的权臣合作。他加入了司徒王允等人刺杀董卓的计划,但事情未成就因病去世,孤身一人葬在他乡。

多年后,荀彧才将他叔叔荀爽的棺椁迎回颍川老家安葬。

魏晋顶级豪门荀彧:兴于乱世,死于政治

▲图源/图虫创意

03.王佐之才

颍川士人,是东汉末年一个极其重要的群体,如颍川荀氏、陈氏、钟氏、郭氏等家族,他们秉承家学门风,或著书立说,或封侯拜将,在汉末的兵荒马乱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其中出类拔萃者,当属荀彧。

董卓进京,群雄割据,东汉名存实亡,颍川荀氏给自己留了后路。荀爽临终前,他的侄子荀彧、荀衍、荀谌

等带着族人前往各地寻找下家。

荀彧是荀绲之子,在朝中当守宫令,也就是帮皇帝掌管笔墨纸砚等物品。他弃官归家,对乡亲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若天下有变,常常会成为交兵的地方,我们应该速速离开,不宜久留。”

但乡人大多怀念故土,不愿逃离家乡,荀彧只好独自将宗族迁往冀州避难,并与投奔袁绍的兄弟会合。不久后,颍川郡县果然如他所言,惨遭兵马屠戮,荀彧的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此时,荀彧的兄弟荀谌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帮袁绍说服韩馥,夺取了冀州。

颍川荀氏的族人一部分跟随荀谌投靠袁绍,他与郭图、辛毗等形成一支颍州士族组成的智囊团。但袁绍手下还有一支来自冀州的士族代表,如审配、田丰、沮授等。这两拨人都是人才,后来却争斗不休,在迎奉汉献帝、官渡之战、袁氏继承人等大问题上互相撕逼,把袁绍集团都给搞垮了。

常怀匡佐汉室之心的荀彧跟着族人来到河北,袁绍对他以上宾之礼优待。可荀彧发现,袁绍这个四世三公的公子哥为人优柔寡断,喜欢任用小人,终究成不了大事。

他要寻找一位能真正拯救大汉天下的英主。

初平二年(191年),29岁的荀彧再度南下,来到了曹操的地盘。

此时曹操势力尚不强大,创业不久的他见荀彧前来投靠,大喜过望,说:“吾之子房也。”你,就是我的张良啊!

之后,一些荀氏族人跟随荀彧投奔曹操,另一部分留在袁绍那里。

荀彧与曹操一见面就来电,他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那就是,匡扶汉室。

当时,曹操被认为是汉朝的忠臣,前一年关东诸军讨伐董卓,他见诸军都在划水,指责他们说:“如今我们举义兵,却迟迟不愿西进,大失天下之望,我为诸君感到羞耻。”说完就独自带兵五千去和董卓死磕,差点儿把命搭上,总算讨了个东郡太守的职位,还是老朋友袁绍帮他争取来的。

荀彧为曹操的义举连连点赞,他认为,非曹操不能消灭群雄以匡扶汉室。

曹操也离不开荀彧。荀彧一来,就给曹操集团做了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以兖州(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为中心的根据地,逐步统一北方。

曹操原本想趁着徐州牧陶谦病死攻下徐州,荀彧却向他进言:“昔日汉高祖保关中,汉光武帝据河内,都是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可攻,退可守,故虽有困难失败的时候,但终成大业。将军在兖州起兵,平定青州黄巾军,百姓无不诚心归附,且河、济是天下之要地,虽已残破,尚可自保,这就是将军的关中、河内啊。”

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巩固在兖州的统治,大兴屯田,招揽士人,招兵买马,并于建安元年(196年),将流离失所的汉献帝接送到颍川治下的许县(今河南许昌),“奉天子以令不臣”。

此后,曹操依荀彧之计,擒拿东面的吕布,连和关中的军阀,为曹袁的官渡决战解除后顾之忧。官渡之战前夕,当曹操面对袁绍的大军犹豫不决时,也是荀彧为他分析形势,以“四胜四败论”劝说曹操与实力更强的袁绍掰手腕,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格局。

此外,荀彧还担任曹操集团的HR,帮老板打来了大半个文官团队,如钟繇、陈群、华歆、司马懿、杜畿等,都得到过荀彧的推举。

曹操早期有个颍川籍的谋士叫戏志才,也是荀彧举荐的。戏志才英年早逝,曹操身边缺个助手,就跟荀彧说,听说汝南、颍川多奇士,不知有谁可以来接手戏志才的工作呢?

荀彧给曹操推荐了同乡好友郭嘉。郭嘉当时也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过来面试,曹操和他聊过一番后,称赞他:“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与曹操见面后也大为惊喜,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公啊!”此后,郭嘉作为曹操的主要谋士,屡献奇谋,功勋卓著。

在与曹操共事的21年中,荀彧成为了颍川荀氏,乃至颍川士人的领军人物,任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处理中央政府日常行政,世称“荀令君”。

在这个由曹操集团与东汉朝廷合成的特殊政权中,颍川荀氏的优秀人才占据着不同的重要位置。

与荀彧同辈的堂兄荀悦在宫中侍讲,与孔融一同担任汉献帝的老师,早晚议论天下大事。

荀悦是荀淑长子荀俭的儿子,早年受党锢之祸影响,且年少丧父,家中贫苦,只能隐居陋巷。他没有书可读,就跑到别人家借阅,十二岁就对《春秋》等典籍过目不忘,后来也成了一个大学者,相当励志。荀彧从小就敬重这位家族中的寒士。

汉献帝喜好典籍,但觉得班固的《汉书》晦涩难懂。荀悦入宫侍讲后,就受命按编年史的体例,编成《汉纪》三十篇。

这部书蕴藏着荀悦的政治理想,其中有不少重申君臣之义、主张以民为本的内容。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汉献帝如同提线木偶被困在宫中,荀悦是他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他少有的可以倾诉的对象。人微言轻的荀悦对这位最后的大汉天子,却只有深深的无奈,这种忧虑伴随他直到人生的终点。

曹操手下的另一位谋士荀攸,比荀彧大6岁,论关系却是荀彧的从侄。他与堂叔荀彧一样,是一个政治谋略的天才。

荀攸从小机警过人,他的祖父去世后,有个叫张权的属吏主动向荀家要求去看守坟墓。小荀攸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就告诉他的叔叔,这个张权看起来贼眉鼠眼,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这一番话惊醒众人,荀家人一查,才知道张权是个逃犯,不过是想借守墓藏身,从此对荀攸刮目相看。

董卓之乱中,在朝为官的荀攸参与了刺董计划,被关进大牢,险些丧命,后来接受曹操的邀请,成为曹军的军师。曹操对荀攸十分赞赏,曾对荀彧等人说:“公达(荀攸字),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在擒拿吕布、火烧乌巢、消灭袁绍诸子的多次谋划中,荀攸行事周密,计谋百出,功劳不下其叔荀彧。

曹操这叔侄俩也是言听计从,他说:“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无论是荀彧劝说曹操择善从之,还是荀攸建议曹操锄奸去恶,他们都有办法让曹操听从意见。

作为颍川士族的翘楚,荀氏家族成员在乱世中风云际会,却有着不同的抉择。

暗流涌动的许都,各种利益斗争与意识形态不断冲突,撕裂了曹操与荀彧多年的情谊,也让荀彧在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中走向了悲剧。

魏晋顶级豪门荀彧:兴于乱世,死于政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品。图源/图虫创意

关键词:荀彧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