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御驾亲征的姬瑕率部渡过汉水之时,虎方已然迫于周军强大的攻势,而选择了降服。消息传来,辛苦从征的各方诸侯自是一番弹冠相庆。但姬瑕本人对此却并不满意。毕竟一路走来,身为全军主帅的姬瑕并没有太多表现自己英明神武的机会。
随行的史官可能是因为长于国都、缺乏见识,也可能太过于无所事事,总之实在没什么素材的他,竟将途中遇到的一头大犀牛作为祥瑞,大书特书。殊不知,周人的祖先征战四方,什么奇珍异兽没有见过。武王姬发在征伐商纣的回师途中,为了展示武力而组织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围猎,其中仅猎杀的犀牛便有12头之多。
按照当时的战争规则,向周王朝宣布臣服的鄂国被迫交纳了大量的铜、锡等作为战争赔款。这些贵金属被运抵镐京之后,自然少不得被铸成各类鼎、簋,然而由于整场战争几乎只是一场兵不血刃的武装游行,因此这些用于表功的青铜器上也并办法留下太多的溢美之词。比如用于表彰从征的东夷过伯的“过伯簋”便仅有:“过伯从王伐反荆,孚金,用乍宗室宝尊彝”这区区十几个字而已。
过伯簋,通高18.1厘米,口径16.2厘米,腹径16.5厘米,现藏旅顺博物馆
至于作为王师前锋的南宫氏,在北宋末年在湖北安陆孝感出土的所谓“安州六器”之上,留下详细的作战记录,但经后世学者整理,其主要工作不过也是从洛邑成周出发,先按昭王姬瑕的要求巡视南夷诸国,为大军前行打通行道。然而在抵达汉水流域的邓国之后,南宫氏刚为姬瑕设置了行帐、在外围布置了防线之后,战争便已然结束了。
或许是嫌弃这场战争不够惊险刺激,也可能是贪图虎方巨额战争赔款,甚至是觊觎传说中位于南方那座据说蕴藏着无尽铜矿的白雉山。总之,在仅仅3年之后,姬瑕便再度亲自率军南征,不过似乎是为了避免虎方再度不战而降,这一次姬瑕并没有召集太多的诸侯从征。除了直属于周王的“天子六师”之外,仅有祭公、蔡公等少数宗室亲贵随行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