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霁雯的去世让和珅悲痛欲绝,他用隆重的葬礼来表达自己的深情与沉痛。极度伤心中的和珅,还为妻子连写了六首《悼亡诗》。其中的一些句子,催人泪下。
扬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
今日我送伊,他年谁送我?
哀哉亡子逝,可怜形影单。
记得去春时,携手凭栏杆。
今春花依旧,寂寞无人看。
折取三两枝,供作灵前观。
这些诗句质朴而深情,其中的悲伤与疼痛,是装不出来的,他也用不着装。比起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和珅的文采或许差了些,但其中的浓情,却并没有差别。
安葬完妻子,和珅又下令将冯霁雯生前居室中的一切都按原样摆设,永远不让别人居住。和珅还时常去那里凭吊,怀念亡妻。
和珅对妻子深沉的爱意与敬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背后的原因,恐怕并非只是简单的男女之爱——就算那是主要,而特别值得回味和咂摸。
和珅的伯乐,是妻子的爷爷英廉。那时的和珅还一文不名。正是在他一文不名的时候,英廉发现了他、培养了他。正是在他一文不名的时候,英廉把自己唯一的孙女下嫁给了自己。那么和珅对妻子的爱和敬重背后,必定有着一份感恩之心。
和珅幼年父母早亡,在家里,他缺乏关爱;在外面,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或许正是因为妻子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官场之中的和珅在尔虞我诈中游走,但这些尔虞我诈中的冷酷无情、扭曲疲累,未必就是他想要的东西,只要他还是一个正常人,只要他还有着安宁的渴望。或许只有在自己喜欢的女人面前,和珅才能够坦坦荡荡、柔情似水,这或许才是他最真实的生命状态,至少是一部分。
这就是和珅的复杂,也是人性的复杂,人生的复杂。贪得无厌、权势熏天的和珅,心中都有知恩图报、用情至深的一面,何况是我们这些并未被欲望和名位扭曲太多的寻常人?当你有怨、有恨的时候,就想想和珅、想想和珅所诠释的那个道理吧。看到了,想通了,心或许就能宽容一些,活得或许就能平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