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今朝论史 >

同样是小麦,为何在西方制成面包,在中国制成馒头?(6)

这也很好理解:彼时木质餐盘还未普及,瓷质餐盘更是东方的奢侈品,用硬面包做餐盘不仅实用,还可以在就餐时吸收汤汁,当作主食随饭吃掉,有一种“边吃饭边吃碗”的奇趣。

不唯如此,我们在西方中世纪的电影中频见书桌上并置铅笔与面包的场景,很多中国人都容易将面包理解为写字时使用的零食,但它真正的功能其实是——“面包擦”:当时橡皮擦尚未发明,人们一旦用铅笔写了错字,都会用面包将错字擦去。这样做虽然会留下一纸的面包渣,但由于面包容易获取且擦得干净,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与中国人对馒头的选择相同,西方人对面包的选择也同样是因地制宜的结果:一方面,广泛种植的高筋小麦为面包的制造提供了绝佳的原料;另一方面,烤制的传统饮食习惯也是面包制造的必要条件。

说了这么多,以馒头、饺子、面条为代表的东方面食,与以各种花式面包为代表的西方面食,你更爱哪一种呢?欢迎评论分享。

参考文献:

王仁湘:《品味中国味无味餐桌上的历史风景》

斯科特·卡特勒·舍勒:《面包:膨胀的激情与冲突》

杨益、赵嫣:《诸葛亮全传》

维舟:《中国人为何和面包错过了两千年》

沙鸥科报:《世界上最早的面包》

面包稻草人:《面包发展史:解析面包文化起源》

科学松鼠会:《你做的面包像馒头吗?》

关键词:小麦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