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正文

夷陵之战1800周年:千万不要歧视你的对手(5)

姿态摆得多低,话的分量就有多重。这让人不由联想起当初决定加入孙氏的棋局时,陆逊或许也是用类似的话术,来说服家族中的仇孙派——很可能包括陆绩本人。

如果接连抛出的优势只停留在口头,还无法令诸将真正心悦诚服,那么待到找准时机反攻破敌时,陆逊便终于在军中树起了威信。蜀汉数万大军进退无路,土崩瓦解;刘备狼狈不堪,仅以身免,面对败局惭恨地说:

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哀声中映照出刘备的真实心态。他一生征战,败仗也吃过不少,如今称了帝,首次御驾亲征,却尝到彻底失败的苦果。这话另有一层隐含的意思,即自己败给名将还勉强可以接受,但竟然败给陆逊这样的人,实在是始料未及。

“陆逊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

这时陆逊已四十岁,刘备的轻视显然不是针对陆逊的年龄,而是针对军事能力。翻看陆逊的履历,此前征战山越早已显山露水,胜率极高。如果刘备提前知道这层信息,想必不敢小觑。不过,陆逊“未有远名”——他精心打造、主动传播的书生人设,比他的战绩更加广为人知。换句话说,刘备对陆逊军事能力的轻视,归根结底是对书生的身份歧视。

对于夷陵之战,饶胜文在《大汉帝国在巴蜀》一书中指出刘备除了军事失误,也犯了巨大的政治错误,此时伐吴缺少正当性。其实,刘备的歧视心理也是致命的。他面对的,是一个戴着「书生」面具的敌手。关羽曾被这张面具蛊惑,重重跌倒,如今刘备也原地翻车。

《三国演义》作者发现了这道暗流,于是先抑后扬地写夷陵之战。通过不断强化“书生”形象,暗示读者陆逊是不懂军事、缺乏实操、个性懦弱的的书呆子;充分铺垫后,才写他一招火烧连营,大获全胜。这种写作策略相当有效,将陆逊的城府、刘备的轻敌,定格于历史与文学交错的高光时刻。

关键词:夷陵之战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