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闲话历史 > 正文

《八佰》上映恰逢其时 面对当下的中美关系中国人能学到什么(5)

其实,早在1975年,当时国民党治下的台湾地区就曾经拍过一部同样题材的抗日电影,叫《八百壮士》,云集了当时台湾一线的帅哥美女,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霸王别姬》制片人,汤臣集团女当家的影后徐枫,正当青春妙龄的林青霞、张艾嘉,以及刚才提到的孙元良的儿子秦汉,这部电影在当时可谓是国民党政权倾力打造的主旋律鸿篇巨制,在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这次的电影《八佰》让很多人想起了这部台湾国民党时期的“前作”,很多情节似乎来自相同的桥段,比如说苏州河南岸的居民以类似自杀接力冲锋的形式跑过连接两岸的桥梁往四行仓库送东西,比如说国军将士顶着日军飞机的轰炸在屋顶举行升旗仪式,用生命守护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不倒,再比如女童子军把国旗贴身绑在身上泅渡苏州河最终来到四行仓库……

事实上根据亲历记者的回忆以及学者的考证,连接租界的桥梁并未被封锁,女童子军杨慧敏是应88军之请坐着汽车过去的,当然很多其他情节比如说四行仓库守军击毙两百余人,伤者无数,并炸毁两辆战车,比如说屋顶的守军用机枪打中了日军的飞机,比如说江湖弟子一个个立生死状前仆后继冒死过桥为守军接电话线等等大多是来自艺术加工而非真实的历史。而这种非历史的艺术加工掺杂着抗战初期国共两党文艺工作者希望尽可能地唤醒国人不要绝望、坚持抵抗而在影视作品中添加的演绎情节,以及不同的当事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政治背景下对不同的媒体所作的回忆和陈述。

虽然作为战争电影,为了戏剧张力而进行艺术加工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一开始你以“带你发现历史的真实”作为卖点,那么后面就很有可能因为“你的故事不符合历史真实”而遭到反噬,由此引发的种种口水战以及网友们情绪化的表达难免也会让电影的宣发感叹生不逢时、物是人非,这届的观众不好带。

关键词:八佰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