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史海钩沉 > 正文

蒋介石派出的接受东北大员:实用政治失败 预测未来成功(6)

可是,回国之后他发现国民政府竟然“对于我军如何进入东北、行政人员如何接收政权以及经济如何移交,并无协议”。而且9月22日和9月28日的政务、经济两委会联席会议,“从未闻外交当局对于苏联如何交还政权,如何交还占领之经济事业有何指示。”

不仅如此,张嘉璈还对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谈判策略多有批评。“苏方坚持先解决经济,然后谈接收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各市。以其长春路,不让吾方先行接收,而各省仍尚有待。可中央如宋(子文)院长、王(世杰)部长则坚持先接收,后谈经济。”即先经济后军事与先军事后经济之别。

对此,张嘉璈就对宋子文、王世杰不务实,处处从法理观点理论的交涉策略不以为然。在1946年4月8日的日记,他写道:“彼不知是否协助我军北上接防之枢纽,在经济合作之协议达成与否。且苏方种种阻碍吾军北方之准备,早已布置齐全,静待经济合作谈判之结果,而伸缩操纵。王外长高见不及此,余实深为国家前途忧虑。”

在张嘉璈看来,苏联对国民政府接收东北持消极态度,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因为其企图以合法手段占有东北的资源,提出了对东北资源及经济由中苏合作经营开发的要求,以达到控制东北经济的目的,以为其谋取更大的利益。

正是如此,自一开始,张嘉璈根据其自身与苏方接触经验,力主国民政府不妨曲从苏联不当之要求,尽速与之议定《中苏东北经济合作协议》,则苏联或能尽速撤军,并让国军迅速进入东北(至少可据有南满);以免夜长梦多,而将不利于国民政府之大局。

尤其当国民政府考虑可以用一笔赔偿为替代“战利品”满足苏军要求时,张嘉璈特别指出,“在余个人意见,战利品,在法理上,果属重要。但吾方已允与一笔赔偿为替代。故仅属文字上之歧异,于实际并无出入。而最重要者,在于中共在势力之膨胀。……盖东北问题,在一个月以前,仅以对苏交涉,今则夹入中共之军事政治问题,已形成无法解决之情势矣。”

关键词:解放战争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