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揭秘,中日甲午战争清军为何败的如此彻底?(7)

由于思想素质上的缺陷,清军官兵严守纪律、服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意识非常淡薄,在缺少利益刺激的情况下和挫败恐惧的压力下,很容易丧失斗志,甚至溃乱哗变。

而那个时代清军的领导层,除湘军创始人曾国藩以外,似乎也一直没有认识到思想教育和改造对军队建设的重要性。他们维持士气的唯一办法,就是晓之以利,靠斩首一人赏银多少,命中一炮赏银多少这样粗陋、直接的物质利益刺激来集结振奋人心。

即便以曾国藩的嫡传大弟子、得意门生自居的李鸿章本人,也没有意识到曾国藩在军营中进行经常化思想教育的意义所在。他在军队建设上,关注得更多的是武器装备和战术操法,部属只要能打仗,其它的包括贪污受贿乃至刚愎犯上都可以优容。

领导层对思想素质改造的忽视,又进一步加剧了清军官兵素质的败坏,让他们变成了一群目无法纪的骄兵悍将。

另外,将领们在战场上协同作战时门户之见严重,不是同一个系统的就不协作配合,而且在同一系统内还分小派系,对于上级明确的指挥员,只要不是同一派系,就公然不服从调度,即便是同一派系,也要一争高下,互不服气,活脱脱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前世版。

直隶提督叶志超在被任命为平壤前敌指挥官时,知道卫汝贵、左宝贵、马玉昆、丰升阿等其它各路将领不会听自己的,只好哀求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一个从未上过战场的文人,代表李鸿章上前线督军。

其实这几位将领,除了丰升阿属八旗系统之外,都出自淮军,叶志超和卫汝贵还一直在李鸿章麾下共事。而士兵们则纪律荡然,稍有机会就扰民害民,杀人抢劫强奸放火,无恶不作。作战其实较为得力的盛军统领卫汝贵在兵败平壤后遭到清廷处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李鸿章的政敌抓住了盛军军纪败坏的辫子,得以借惩处卫汝贵来打击李鸿章。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