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揭秘,中日甲午战争清军为何败的如此彻底?(8)

武器多不能自造而是进口的万国牌。清无自主军事工业,从枪炮到军舰,炮弹等武备都购自英法德意等国。如所谓强大的北洋舰队,不但军舰购自英德,(军舰都是开战前10年购自英德,后军费被挪用建花园,停止更新军备,十年之差,日新购自英国的铁甲舰就在速度,速射炮,装甲等方面超过了清之十年前旧舰)连炮弹都外购,因装火药的炮弹昂贵,出海的北洋军舰竟只带来20发装火药的实弹,其余都是无火药的实芯弹。后果是清舰虽曾多次击中日舰却打不沉。

清军官兵的军事素养也颇为低下。淮军是当时清军中武器装备最先进,作战经验最丰富,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即便是淮军,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的战斗素养在整体上也是乏善可陈的。不但武器属万国造且军事训练水平低下,还是300年前中古旧军那一套。

另外,将领的作战指挥也显得十分粗漏呆滞。平壤守将叶志超等,株守孤城,完全不敢主动出击,尽远布势,坐等优势敌军来攻。宋庆守鸭绿江,布置防御没有纵深,手中不掌握预备队,结果一处遭日军突破,便全线崩溃。

低下的军事素质后面隐藏的是清军原始粗糙的军官选拔及教育训练方法。依托军校逐级进行军官的选拔培养是军事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当时西方列强的普遍做法。日本在明治维新学得很快,到了战争前,其各级军官大多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和培训。

清朝洋务动时间上虽然较明治维新早,但是军官的选拔培养整体上仍沿用中古时代的老一套做法。即军官的选拔任用,战争时期靠实战汰选,和平时期则主要论关系,讲资历,从中下级到高级,都没有军事教育和培训。

到甲午战争前夕,各路勇营、练军的军官要么出身行伍,要么因私人关系得以谋得职位。没有人受过近代化军事教育,仅因为自己或长辈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作战中立有战功,就得以逐级晋升。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