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战史风云 >

揭秘,中日甲午战争清军为何败的如此彻底?(10)

各统领无论统兵多少,相互之间有无隶属关系,全都直接听令于统兵大帅1人。营以上各级设有营务处,协助营官处理文书及后勤事宜,不是协助作战的参谋机构。后来淮军沿袭湘军,练军模仿湘军、淮军,数十年间没有对这种编制编成作过大的调整改变,只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武器装备的西化逐步编入了开花炮营等新作战兵种单位。

这种脱胎于冷兵器时代的编制编成在清军与组织度很低、武器装备以冷兵器为主的太平军、捻军对抗时,问题尚不明显,但放眼世界,它就如同清朝这个老大帝国一样,已经被时代的车轮远远地抛在后面。同时代的西方列强,早已普遍采用了适应热兵器、大兵团作战需要的军、师、旅、团、营、连、排的树状编制结构。

日本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效仿这种编制结构,对军队编制体制作了彻底的革新。日军以师团为最高固定编成单位,下辖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各级,配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等各个兵种,战时员额接近两万人,而且团以上单位设置了司令部,辅助指挥官进行作战指挥。

与日军作战时,清军编制编成不利于有效指挥、集中作战的缺点一起集中迸发出来,成了清军屡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基层组织方面,勇营制中步兵编制缺少排一级建制,导致基础战术指挥严重不足。勇营制中,营相当于近现代编制中的营,哨相当于连,队相当于班,没有热兵器化军队中最重要的基本战术单位,也是培养基层指挥员的重要岗位---排。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论是在戚继光的时代还是湘、淮军的时代,他们及其作战对手的火器化程度都很低,采用密集队形进行白刃冲锋格斗,是主要作战方式。在这种作战方式下,一个哨的作战正面和纵深都不大,指挥起来相对容易,不需要太多的指挥官进行分级分层控制,设立排级建制及指挥员没有现实需要。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