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历史影像 >

慈禧:因为她是个女人?(5)

她也以中国的传统孝道为荣。她说:"他们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比我们已经有的更好的东西?根本没有!我们从远古时代起就懂得要尊敬父母。外国人不是这样。当他们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离开父母的家,并且从此就不再服从他父母了。"此论虽有偏颇,但不也反映了老佛爷敝帚自珍的情结吗?

这种仇恨,难到真的就是导致她会无端拒绝一切外国文明吗?以火车的引进为例,在1863年洋务运动之时,直隶总督李鸿章建议朝廷修筑铁路,可是清政府主管部门一直不同意,李鸿章以运输煤炭为名修建的一条简易铁路的后果竟是:由人赶着马、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走!于是,李鸿章决定走上层路线。他在慈禧太后居住的西苑建一条1500米长的小铁路,上边跑一台小火车头及六节能容28人的小火车车厢。亲眼见到了西方事物带来的便利后,慈禧同意了修建铁路。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00年出逃西安时,慈禧坐的是祖传的马车。1902年回京途中,慈禧从保定乘火车到达北京马家堡站,再乘銮舆回宫。坐火车的好处立即得到了应验。慈禧为了去西陵向祖宗"请罪",令有关部门在四个月内突击修筑了一条30多公里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并于次年春坐着由17节车厢编组的专列,真的去祭陵了。

其实,慈禧对外虽然一直仇视,但是,在振兴社稷的大政方针方面,她并不是昏聩之辈。1875年初,慈禧太后的独生子、不到20岁的同治皇帝驾崩养心殿。忧伤的慈禧开始第二次垂帘听政。参加葬礼的李鸿章在第三次陛见皇太后时,提出了开煤铁矿、架电报线、修铁路、办学校、开发台湾、办外交等等一系列洋务改革的建议。李鸿章回忆说"廿二、廿三、廿六日,太后召见六次,悲伤迫切之中,大有励精图治之意"。慈禧对洋务运动的支持是一贯的。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又披露说,"在京勾留两旬,召对五次,慈圣与醇邸,有意改革,诸臣墨守成规,不足振兴"。

关键词:慈禧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