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种力量就是西方列强。列强们早已迫不及待地要发动扩大对华侵略的果实。八国联军的目的也并不是拯救外国使馆,而是为了赶在大清帝国土崩瓦解之前尽可能攫取更多领土,这个机会,他们时刻都在期待着。因此,西方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远不是什么中国人背信弃义的例证,倒是西方伪善的典范"。
面对此种变故,慈禧最终被上述各种力量裹胁,按照他们的意图,几近疯狂地对八国宣战,她不过是当时群体无意识的一个代表。慈禧的行为,也难以从一两句话中得盖棺之论。
其三新与旧
现在所看到的慈禧的油画像和照片尽管都是1903年后的作品,但是,从年近七旬的这位太后的气质和特意的装扮中,分明能看出她力图留住青春和权力的最后努力。晚年的慈禧,奋力地证明自己并不是老去的顽固的旧人。
慈禧在其锐意进取的时代(1895年以前),是积极支持洋务运动的。其中,以重塑中国国防最为重要。尚在1875年,当李鸿章和左宗棠就"海防"与"塞防"争执不下时,慈禧认为两者并举为是,乃命左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同时,支持李鸿章为防止日本而开始的筹建海军计划。这是第一次海防之争时慈禧的态度。
1884年,当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后,第二次海防之争开始。1885年10月,慈禧太后发布懿旨:"海防善后事宜,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会同李鸿章,妥议具奏,醇亲王奕譞一并与议,所有左宗棠等条奏各折片,均著给与阅看。"总理衙门"遵旨会议海防",在复奏中认为:"大致不外练兵、筹饷、用人、制器数大端,而目前自以精练海军为第一要务"。于是,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海军于当年12月12日正式成立,这就是北洋海军。慈禧太后对中国海军的支持,从她所说"惟念海军关系重大,非寻常庶政可比"的话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