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频道首页 > 人物志 > 正文

叶永烈为钱学森“亩产万斤”翻案客观吗(5)

钱学森到底有没有看过“整理稿”并且同意发表,是全部问题的核心。任何企图绕过去的作法都是要不得的,是对读者和历史的不负责任。因为如果有看过,那就是钱学森的文章,谁写的就都无所谓了,叶文接下去的话也就全都白说了。既没有写稿编辑的事,更没有《中国青年报》的事。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不搞清楚,是绝对不能说“好在基本事实已经搞清”,并且把责任全部推到《中国青年报》的。那样的话,蒙受不白之冤的倒是《中国青年报》了。

叶先生还进一步下结论说:“应当说,由那篇‘戴帽穿靴’的短文引出的种种严重后果,其实与钱学森无关。”这就更加自相矛盾站不住脚了。该文既然以钱学森先生名字发表,而且叶永烈自己也说,在他的两个“如果”中,钱先生是有责任的。因为“他应当表示不同意发表”、“应当要求《中国青年报》更正或者道歉”。而据叶文介绍,毛泽东曾经亲口对钱学森说,“你在青年报上写的那篇文章我看了”。既然钱先生知道有这篇文章,又没有做到两个“应当”,怎么能说“与钱先生无关”呢?何况还存在一种叶先生只字不提的可能度极高的情况,那就是,钱先生是看过并且同意发表的,那更是应该“文责自负”,有直接责任了。无论哪种情况,叶先生的“应当说”,都是不应当说的。

叶先生不采信Z君的第一句和第三句,目的是撇清钱学森和此文的关系,但他没有达到,因为他的分析没有说服力。

至于在第二点客观评价中,还提到钱先生在1958年发表谈话、发表文章,原本不过是表态谈话、应景文章而已。仍然据叶文介绍,钱先生在1956年就开始研究农业高产问题,在“大跃进”时期写过6篇文章,在会议发言恐怕难以计数,直到1993年还坚持他的科学理论,甚至说亩产可以达到10万斤。既然“他是以科学家的严谨认认真真对待这一问题的”,说他就《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谈话、文章都是表态、应景,恐怕是难以服众的。表态、应景云云,隐含着钱学森是违背本意委屈相从,但又何至于文章一发就达六篇之多,乐此不疲?这种说法表面上好像是维护钱先生的名誉,其实是对钱先生尊严的伤害,想来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先生本人也不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关键词:钱学森
 

今日推荐

今日头条

加载中...

老照片